“家门口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咱们可以舒舒服服出来遛弯了。”5月10日,家住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龙潭湖附近的市民吴大妈和老伴慢悠悠地沿河散步,植被的清新代替了污水的恶臭,干爽的步道取代了积水的坑洼。随着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鹰潭市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鹰潭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了解,5月5日鹰潭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中,获评最高等级A档,进入全国前列,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由于鹰潭市部分基建老化、城市规划更迭,管网破漏、错接混接破坏了水体环境,内涝、溢流挑战着人水和谐,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尤为迫切。鹰潭市委、市政府聚焦目标导向,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按照“外防、中疏、内蓄、强排”的理念,加快构建“流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全域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了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等一大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作为鹰潭海绵城市建设的绿色先锋,中国铁工投资集团具体实施鹰潭市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蓝灰绿”系统协同发力为工作思路,统筹实施蓝色系统的水系连通及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灰色系统的雨污管网修复及提质增效工程、绿色系统的源头海绵化改造工程,实现“洪水不侵城、涝水不淹路、雨水不进厂、污水不入河”建设愿景,满足鹰潭市民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环境的向往和期待。
蓝色系统让水系联通
基于自然,让河湖自主“吐纳”。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全面梳理信江新区现状水系,利用现状水系旧径,减少道路路面开挖,连通片区河湖通道。目前,经过治理的石鼓渡河、龙潭湖已经初步恢复了生态性能,待石鼓渡河、龙潭湖等“六河七湖”互通后,城市排涝能力能够得到增强,河道水动力条件将会明显改善,河湖水环境品质必有显著提升。
同时,石鼓渡排涝泵站北侧正在新建活水泵站,后续将通过敷设活水管道输送至娄家塘水库和夏家河两处补水点,解决信江新区现状河湖水体旱季无补水水源问题。“我们在河湖水系连通的基础上,深入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构建‘源头-过程-末端’海绵体系,通过植入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搭建末端水生态系统,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中国铁工投资旗下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灰色系统让管网畅通
攻坚雨污分离,畅通城市“毛细血管”。针对管网等“灰色”设施,该项目通过排查检测市政道路及小区内排水管道、完善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系统、修复破损管道、改造混错接管道,对源头地块内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促进雨污管网修复及提质增效。截至目前,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提升,从源头防治水源污染,保障“污水不入河、雨水不入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至2023年底,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及污水集中收集率还将有显著提升,信江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现存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真正实现“污水进厂、雨水进河、各行其道”。
绿色系统让雨水下渗
坚持源头治理,让城市路面也能“呼吸”。针对城市道路积水、路面破损、绿化缺失等问题,项目建设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和源头治理的思路,结合小区内排水管网改造同步建设源头海绵设施,滞蓄、消纳道路汇水和两侧地块汇集的客水,控制道路径流,最大限度提高排水系统综合能力。截至目前,绿色系统已完成4条道路海绵,能够有效调蓄雨水径流,通过增加地表渗透面积,削减径流总量和污染源,在避免城市内涝的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缓解热岛效应,美化城市景观。
生态绿,城市美。近年来,经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鹰潭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内涝积水点、城市黑臭水体全消除,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年一遇、城市防洪总体达到50年一遇,年雨水资源利用量210.21万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8%,海绵型社区、公园、道路、水系已初具规模化和系统化,鹰东大道、黄垄安置房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鹰潭市荣获“中国美丽城市典范”称号。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 唐莹)
来源:中国日报网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娱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